我所教班級中阿軒同學是一個典型的“問題學生”,英語成績差,散漫成習、出洋相,小動作不斷,以前好幾位老師都認為他是一個一塊不可雕的朽木,都想放棄了他,但我發(fā)現(xiàn)該生是個聰明的男孩,接受英語的能力還是有潛質的,對這樣的學生要是輕易的放棄正是個遺憾,因此我還要動腦筋去幫助他,叫他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(xiàn)到成功的喜悅。平時我經常找他談心,幫他梳理心理活動,樹立他的心理優(yōu)勢,關鍵時指出其不足,給出改正的方法和意見,叫他信服口服的去接受,去身體力行。在課堂上,多次提問他問題,培養(yǎng)他積極思維的好習慣,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喝彩,提速他的進步幅度和速度。課下多給他吃點小灶,查缺補漏,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(tài),逐步提升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質能力。課外和雙休不斷和家長保持通話,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,力求鼓勵為主,激勵孩子奮發(fā)向上的精神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,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品質習慣都有了質的飛越,學生從學困生步入到正常生的行列,我為之感到自豪。
從這個學生的案列,我認識到“問題學生”通常是集體榮譽的破壞者,同學都不愿和他們親近,喪失同情。即使他們有過勇于改正錯誤的表現(xiàn),但也常常難以得到重視、信任和鼓勵,因而他們產生了心理對抗;另一方面,一般“問題學生”由于學習成績差、表現(xiàn)不好,經常成為老師批評、家長打罵、同學嘲笑的對象。為了表示不滿與反抗,他們在外表上往往表現(xiàn)出傲慢驕橫的樣子,而其內心卻又常常低估自己,看不到自己的優(yōu)點和長處,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,對自己缺乏信心。久而久之,形成了強烈的自卑心理和“表里不一”的心理特點。外表對批評滿不在乎,內心卻蘊藏著要求進步的“火種”;外表對人對事漠不關心、不太合群,內心卻渴望友誼、理解、尊重、支持和信任。
所以我們要走進貧困生的心理,第一,從情感上。動之以情,教師要主動靠攏“問題學生”,從各方面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懷和照顧,有效消除他們的心理對抗。這樣,“問題學生”的心靈之窗才會打開,教育才會奏效。第二,從行為習慣上。我們給“問題學生”定班規(guī),并嚴格按要求規(guī)范自己。我們強調對“問題學生”要“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”,不僅僅要愛,而且要愛得深沉、持久。在他們違章犯規(guī)時,教師應予以細致的、恰當的、合情合理的批評教育,使他們心服口服,并下決心糾正錯誤;還應要求他們經常進行自我克服教育,養(yǎng)成、鞏固發(fā)展良好的行為習慣。總之,轉化“問題學生”是一項既艱苦又令人愉快的工作,作為一個教師要始終明白自己的職責,教書育人,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,“每個學生的身上都蘊藏著他獨特的個人潛能,教育的責任在于把它挖掘出來,把它發(fā)揚光大,以不斷提升他的生命意義”。因此,要轉變教育觀念,改進教育方法,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教育每一個“問題學生”,只有有愛心,才能發(fā)現(xiàn)學生的閃光點,才能因材施教,要有耐心信心地轉化問題學生,讓這些問題學生變后優(yōu)生。( 英語組 徐洪昌)
|